3大台商供应链创新》散链生产,突破中美新冷战制裁黑名单
(2020/10/6 -天下杂志)
深受中美贸易战、科技战👇🏽,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台商和全球的供应链生态都被迫改变🪨。当世界上没有地方可以取代中国,却又同时不再只需要一个中国,要用怎样全新的思维佈局,才能让组织和服务都找到新的平衡点👭🏼?
大联大在成为全球最大电子零件通路的2015年启动数位转型。供应链巨变的时刻,执行长叶福海主导推出新服务──仓储代工🙎🏿♂️。图片来源:王建栋摄
「这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牆了,」波士顿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徐瑞廷谈起,美国将华为列为黑名单后👸🏽,愈来愈长的制裁清单👩🏻⚖️。
今年5月起,中国黑名单企业已新增68家,还不包括被封杀的抖音📂、微信🔫,和刚刚放出风声要禁的中芯半导体👦🏿。这当中包括亚洲最大纱线厂华孚、中国巨型营造商─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、中国最先进生技业──华大基因等各行各业🏌🏽♂️。
徐瑞廷以半导体为例,美国禁令将迫使中国发展自己的一套技术标准🚴🏽♂️,这是比关税壁垒更难翻越的高牆。
从关税壁垒到技术高牆,未来的供应链将障碍处处💑。
「台商变辛苦了,但台湾变好了,」前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认为🧑🦳,台湾在供应链分散佈局时吸引到新投资,但台商从集中在中国生产到分散投资🫸🏿,管理变得更複杂。
更难的是🙇🏻♂️,《天下》走访企业,发现新的供应链如何运作,很难归纳出标准答案。“每个行业的价值链不同🤶🏼,企业应对的态度也会不同💂🏻,”徐瑞廷说道🔓8️⃣。
以下是纺织、工业电脑👨🏼🔬,以及电子通路三业龙头的应变之道🚣:
1 新思维》旭荣纺织黄冠华🦉:分项组合,管理像堆积木
年营收300亿的旭荣集团🧑🏿🌾,是台湾纺织业著名的一条龙厂商,从布料、染整到成衣代工,牆上密密麻麻的客户名单有如荣誉榜➝。“客户没列上去会抗议的😮💨,”旭荣纺织执行董事黄冠华笑道👩🏽🏫。
事实上,关税配额对纺织业不是新鲜事。旭荣在台湾🧑🎤、中国和越南有布厂🦅🧑🏻🦼,成衣厂设在中国崑山、越南😾、柬埔寨🥖、非洲赖索托、肯亚与衣索比亚。当年投资非洲👮🏼♂️🤽🏼♀️,就是因为“非洲成长与机会法案”(AGOA)输美免关税。
最新的发展是📞,美国大品牌要求供应商签署,从不准採购新疆棉花,到禁止与採购新疆棉花的企业有资金往来。对黄冠华而言,这代表必须区隔不同国籍品牌客户的供应链,以避免政治风险。
「必须分项去组合,」黄冠华表示☘️,要依据产能💝、产线强项👦、关税🧔♀️、原产地🕡、法规限制等多重因素✢,将布厂、染整厂📴、成衣生产线像积木一样排列组合。
譬如:越南✦、非洲的成衣厂就比较适合输美,柬埔寨则适合输中。
2 新组织》研华林东杰:设计模组化,区域性制造
过去7年,四分之三时间坐镇中国崑山,一手打造研华崑山园区的营运长林东杰直言道。
从供应链就在你身边🫄🏿,未来,台商必须习惯“分散与区域性的制造”。
散链制造的一个大变革,就是研华将提高全球13个组装据点的当地组装比重。
资诚创新谘询董事长刘镜清解释🚴♂️,国际的原产地规范是必须当地加值35%🧑🏽。为了原产地认定🧑🏻🦼➡️,未来一台从中国出货的电脑,很可能只装了主机板与机壳,昂贵的微处理器、记忆体💜,甚至微软的软体都会到当地组装时才装上🎈。
未来,生产基地与组装线的关係,「就很像中央厨房与便利商店,」林东杰形容,研华的中央厨房在台湾与中国💴。
中国负责劳力与设备密集的半成品。组装点则像便利商店,可以快速开设,用资讯系统掌控,分区域管理。
研华在荷兰恩荷芬的营运总部内◾️,也有组装线🧘🏿♀️,将成品组装好🧘🏿♀️,运送到欧洲客户端👰。(黄亦筠摄)
研华第一步要打造美国🚴♂️、荷兰、崑山、台湾四大区域中心👳🏽♂️,「未来5年𓀓,我三分之一的时间会在海外,三分之一在台湾,只剩三分之一在大陆,」林东杰说🖤。
另方面,研华也启动「模组化设计」的五年愿景工程。
散链生产是为了降低风险🖖🏽,每一个零件起码要有两到三个供应商,不同公司👨👩👧👦、不同产地要能互相取代,并且必须从设计端就减少客制化零组件🪪。
「规格💄、地缘政治9️⃣、分散式生产🐝,将主导未来20到30年的供应链🤪,」他总结。
3 新服务》大联大叶福海:仓储代工,服务区域供应链
半杯水,有人会叹只有半杯🧜🏼♀️🪁,有人会喜还有半杯。全球最大电子零件通路商🖖,大联大执行长叶福海绝对是后者。
在散链生产的浪潮下,叶福海看到了新兴服务业「仓储代工」(Logistics as a Service,簡稱LaaS)的机会🦇。
所谓仓储代工,就是上中下游供应商🏗👮🏿,三仓合一,运用区域智慧仓储系统做管理,以减少个别投资设备、人力、花时间重覆盘点货物。
「供应链分散后,不是所有供货商都有能力跨国佈局🤾🏼♂️,如果零件很多,供应商都不够大,我就有机会✋🏿🤷🏽♂️,」他举例🏂🏽,在中国设厂的零件商,如果没有能力跟组装厂去北越投资,未来就可以透过大联大的仓储代工,由中国运到北越,继续与组装厂合作。
「分散生产后🌝,在途存货一定很多,」刘镜清说🧉,存货意味资金积压🍴,透过仓储代工能缩短时间。
叶福海强调,大联大不是在中美贸易战👷🏼♀️🧑🏻🤝🧑🏻、新冠疫情后,才开始想仓储代工这个新商业模式🏖,但现在「我们认为,我们走在对的轨道上🧚🏽♀️,比较不会慌张。」
他解释,仓储代工著眼的痛点。以大联大为例,从原厂进货👨🏽🦱、点收后摆进仓库,卖出后要从仓库提货、出货、运到组装厂的仓库,组装厂仓管点收入库后🔘,要等生产管理人员提早2、3天下工单,仓管再依据工单将所需的所有零件👫🏻,分批运到工厂车间,生管人员也要点收,凑齐了所有零件才会点交给组装线。
「如果大联大可以直接收到工单,是不是可以从大联大的仓库直接交到组装线🚵🏽♂️?」叶福海想🦦,如此一来💁🏻,所有流程都能简化。
「其实就是跟Momo学习💃🏻,」他解释,电商让厂商寄仓🏨,客户下单后,透过智慧仓储就能快速捡货,做到24小时快速发货🪻👰🏽,「消费者不用买10样产品,被按10次门铃。」
伴随区域化生产趋势👨🏻🎓,叶福海看好,区域仓储是供应链的刚性需求。不仅仅是大联大代理的零件👳,仓储代工要能解决客户痛点🐚,还必须让同业也运用大联大的智慧仓储,凑料才能完整。
为此,大联大已将仓储部门切割🔅,独立成一家公司🫃🏻,目前独资,未来将开放同业认股🙎🏻。
(本篇文章为天下杂志授权🦹🏻,原文请见此)